为落实《甘肃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和《甘肃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若干措施》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帮助我省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树立正确就业观、把准自身职业发展定位、储备工作经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为“青马工程”学员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树立群众观点、增长智慧才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思路开展大学生实习工作,促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我省开展了2020年甘肃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 “扬帆计划”面向全省高校符合条件的实习生,采取“自主申请、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选定”的原则开展实习工作,分为政务实习和企业实习,实习期限为一到两个月。实习单位为省(市)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中央驻甘国有企业、省属国有企业;在甘设有机构的全国大型知名民营企业、甘肃省大型知名民营企业。2019年,甘肃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启动实施,来自全省20所高校的20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省(市)政务、企业实习。截至目前,来自全省27所高校的1300余名大学生(含177名建档立卡家庭大学生)报名参加2020年实习锻炼,最终按照专业需求有653名同学入选上岗。实习生将分赴17家省直机关单位、22家企业及全省各个市(州)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9个省直机关单位、6家国有企业的“扬帆计划”实习单位代表,13所高校团委负责人,17所高校的100余名“扬帆计划”实习生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作为“扬帆计划”的参与者,下面是商务传媒学院学生郑光鑫的工作感悟。 纵有疾风起,脱贫不言弃2020,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开局之初,新冠疫情便横扫华夏,中央下令,全民足不出户,做好自我防范,在全民奋勇抗击之下,时至今日,新冠之势渐退,但仍有局部爆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盛夏之际,降雨影响,江南数省,饱受洪涝之灾,危机关头,国家号令,人民子弟兵勇担使命,扛沙袋、筑大坝、疏河道、转灾民,又一次救人民于水患之中。然而,2020年,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7月中旬,我通过团省委“扬帆计划”实习生报名考核,来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初来乍到,毫无经验可言。报道那天正赶上周一例会,有幸聆听主任对大家一周工作的安排和要求。会后,分管领导给我们介绍了劳务办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个为农民工开设的政府部门,因为出身农家,不免心中窃喜。为了让我们尽快熟悉业务,办公室领导给我们配备了《就业扶贫政策解读手册》和《应知应会知识手册》,还发放《民法典》供我们闲暇之余阅读。时间紧任务重,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再努一把劲,再加一把油,打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仗。于是整台账,做报表成了我们的日常,就算加班加点,也要核对每一个数据,深知这些关系国家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 脱贫攻坚,重在“六稳六保”,“六稳六保”又以就业为先。甘肃省是西北地区的贫困省,农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为促使其就业,省劳务办通过劳务输转将其输送到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参加劳动,真正从根源上实现就业。我省2020年劳务输转的总目标是输转城乡劳动力500万人,创劳务收入1180亿元。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是真正帮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正确道路。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受到限制,使原本就繁重的脱贫任务更加举步维艰,政府的援企稳岗政策算是雪中送炭,为稳就业、保就业又追加了一剂强心针。 40年前,有位老人说,使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如今,东西部劳务协作似乎是那段历史的回响。通过动员,东部沿海省市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以经济协作为主要手段,以实现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目标。不仅如此,扶贫车间也遍地开花,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带动脱贫为宗旨,要解决的是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问题。2020年,我省新增扶贫车间300个,总数超过2200个。扶贫车间不仅利用了乡镇闲置土地,而且还吸纳了剩余劳动力,真正做到地有所用,人有所用。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乡镇企业随处可见,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通过甘肃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共青团发挥组织优势和育人功能,整合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树立正确就业观,储备就业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好积极准备,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