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蕴含国家网络治理的“五观”
发布时间:2019-02-21|发布人:|点击量:1248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蕴含国家网络治理的“五观”
2017-04-17
学习路上·学者解读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一周年(1)
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蕴含国家网络治理的“五观”
编者按: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促进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4·19讲话”一周年之际,学习路上栏目推出系列专家特稿,为您解读我国网络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当前,在网络空间这个世界聚焦的全新领域,中国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全方位的挑战,网络强国建设换挡提速刻不容缓。去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聚焦了网信工作六个核心问题,开启了网信工作务实作为、创新发展的新历程。
笔者认为,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的精神实质,并结合《网络安全法》《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草案)》《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等具体文件内容再次学习贯彻,是当下进一步提升蕴含于网络空间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的关键。
蕴含国家网络治理新理念:网信事业为人民、靠人民
结合近一年来网络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再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19讲话”精神,其明确的奋斗目标、强烈的使命责任构成网络执政观;明晰的舆论导向、包容的民主理念体现了网络治理观;核心的技术突破、尖端的人才吸纳、同步的安全发展表达了网络发展观;整体而不割裂、动态而不静止、开放而不封闭、相对而不绝对、共同而不孤立的理念构成了网络安全观;开放的自立自强、拓展的海外空间、依法包容的欢迎态度蕴含了网络责任观。笔者认为,总书记的讲话聚焦中国网信工作未来发展,蕴含着国家网络治理的“五观”:执政观、治理观、发展观、安全观和责任观。
其一,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网络执政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其二,服务人民、贴近百姓的网络治理观。“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其三,人才优先、技术驱动的网络发展观。“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
其四,攻防兼备、网信兼顾的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
其五,开拓创新、包容天下的网络责任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互联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聚焦“六大问题”:凝聚网络强国建设驱动力量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4·19讲话”,我们可以看到,讲话的主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造福人民、网络生态、核心技术、安全发展、企业责任和人才支撑六大问题,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明确要求又有具体办法。只要解决好这些发展问题,我们一定可以凝聚力量,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
凝聚网信事业发展造福人民的力量,需要我们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打铁还要自身硬,这一承诺有助于提升网络时代执政为民的能力水平,也是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需要重视网络生态影响社会的力量。“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当前,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相互影响,网民和公民相互重叠,网络舆论民情反映民心,网络空间流言蜚语、欺诈诱骗干扰生活,人民需要没有“网络污染”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