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媒体兰财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信息-> 媒体兰财

[青海日报]张淑芳: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发布日期:2022-07-06 来源:青海日报 2022-07-05 第8版   点击量:

原标题: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张淑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强调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反复证明,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与各民族团结和谐相伴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新形势下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二、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

要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促进各族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深入发掘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中华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丰富优化旅游景观陈列,促进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共同发展繁荣,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要创新载体、靠实抓手、细化举措,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深处。

要不断深化各民族全方位的交往交流交融。统筹城乡区域建设布局和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努力创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结构,创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条件,推进各民族在经济、社会、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流动人口安居、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政策举措,鼓励人口双向迁移流动,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不断拓展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空间。落实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优化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完善城市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严厉制止针对民族身份的歧视性行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三、做“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用大历史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的认识和理解,在真切感受中华文明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强化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现代文明教育,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全系统,把现代文明教育融入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产生活全领域,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营造各民族之间互知互尊、互通互帮、互爱互赏、互学互鉴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四、做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做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各级党政机关、各族干部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做有感的工作,就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反映在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上,体现在各族群众努力奋斗的具体收获里,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有效的工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我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利益驱动力;利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密切的有利条件,在推动建立和优化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相互融入的社会粘合力;深入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在各民族共同缔造灿烂中华文化的教育中,持续激发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中华文化、携手共建精神家园的主体创造力;依托历史遗迹、博物馆、社区、广场等公共空间,利用网络平台等,在空间和媒介的持续拓展和创新中,提升各族群众之间交往融合的吸引力。

团结就是力量。中华民族的今天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华民族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好团结凝聚起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

原文链接:https://epaper.tibet3.com/qhrb/html/202207/05/content_100289.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