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团队的主要业绩: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情况和主要教学成果(编著出版的教材、专著、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获得的教学成果奖励等)。
(一)教学革新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了对该课程体系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1.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区别国际贸易专业和非专业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别编制不同的教学大纲、教案和试题库等教学参考资料,科学界定教学内容,规范教学方式,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2.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夯实理论基本功,更新教学手段。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研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的运用。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经贸学院对从事国际经济学教学的骨干教师进行业务模拟培训和网络知识培训,从而使整个教学队伍都掌握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根据教学情况,选用更为适合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是薛敬孝、佟家栋、 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教材。同时,加强了英文辅助教材的使用。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实践动态,向学生推荐英文原版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国外原版教材《Internationalconomics(Fifth Edition)》(DominickSalvatore)、《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and Policy(sixth edition)》(Paul R.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2007年制作了课程课件和幻灯片,突出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课程的精髓;建立课程网站,主要栏目有教案、课件、教学进度、教师简介、教学大纲、练习题、参考文献等,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复习,也有利于学生补充在课堂遗漏和疏忽的地方,对于学生准备考试也有一定的帮助;采用不定期方式进行网上辅导,学生可以将问题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教师,教师及时通过电子邮件答复,或者教师和学生通过网上课堂的“在线答疑”进行交流。 (二)承担教学改革任务情况和主要教学成果 近五年来,学院一直将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神好、具有奉献精神的《国际经济学》教学团队作为建设教学队伍的目标,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推动《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1.2002-2009年,国际经济学独立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课时量为4学时/ 周;其他专业课时量为3学时/周。 2.2007-2009年,每年制作更新多媒体电子课件。 3.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最新教材,编写《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4.建立《国际经济学》题库。 5.朱廷珺先后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兰州商学院“优秀教学奖”;聂元 贞获得兰州商学院“青年教师成才奖”;胡静寅获校“青年优秀教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