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庆阳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左红、非遗科科长李天蓝,庆阳市文化馆副馆长缪雪峰一行莅临我院教研交流。艺术学院副院长吴兴玺、艺术设计系主任韩永林及部分科研、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副院长吴兴玺对庆阳市广电旅游局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一同参观展厅内优秀学生作品,介绍了艺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发展情况,希望借助本次交流活动,发挥我院教学、科研的学科专业优势,深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并展开广泛的深度合作。

调研员左红表达其来意,在庆阳香包更新迭代速度和设计研发步伐相对缓慢的现状下,希望能够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对香包进行全新产品设计研发,将创意与市场接轨,力求打破传统“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束缚。并期望于明年香包节前设计出一批具有创意性的新产品,投入市场。

对于“如何把握好庆阳香包的文化属性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再设计、用何种方式打开香包市场并实现有效推广”的问题,双方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讨论。
吴兴玺表示,庆阳香包作为地域性特色产品,应充分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加强内涵建设。如今,面对香包功能性逐渐弱化的趋向,为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复兴、充分发挥香包载体的作用,应重视研发与创新。立足于香包的精神价值、审美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采取产品样式创新、扩大宣传规模等方式来增强年轻群体对香包文化的认可度,延伸其产品线,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树立IP形象、打造专属名片。
韩永林表示,目前大多文创产品存活较为困难,民间文艺的传承难度大。在香包产品再设计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文化的传承性,要适当加入现代化元素。如融入庆阳当地旅游景点元素等,对香包的颜色、形状、题材等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市场调研来充分了解受众人群,扩充产品线。此外,可将“香包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与毕业设计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实践来拓宽文化覆盖面。在全省甚至全国举办香包创意大赛征集活动或定期举办庆阳香包设计联展,由此植入香包文化概念、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带动市场。

其他与会教师纷纷进行交流,表示树立“品牌”概念是解决庆阳香包推广受限问题的重要途径,要找对切入点,思考如何运用文化载体进行文化碰撞,突破传统思维,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大化发挥。对香包的工艺、材质、形式进行创新,采取跨界合作、联名营销、个性化定制、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手段来拓宽推广传播渠道、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传播,为非遗保护和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在最后的总结中,吴兴玺副院长从文化品牌、关注时代、吸纳力量、联合跨界、特色凝练以及推广传播六个方面对本次交流内容进行了总结。对于此次交流,调研员左红等表示充分肯定并深表感谢。双方在庆阳香包产品设计研发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期待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联系、深化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赢局面。
(撰稿:尚红娟 摄影:尚红娟 审核:吴兴玺 编辑:岳子君)